第(2/3)页 “嗯......”孙太后点点头,说道:“不知陛下与谢安,君臣之间,有何间隙?” “回禀母后,君臣之间,信赖不已,并无间隙。” 孙太后又问:“陛下与谢安,可有北伐之意?” 道子言道:“谢安之意,先收西蜀,再伐中原,顾虑战线过长,不敢疲于应对。” “这个谢安,老奸巨猾,哀家之见,还需想个法子,将这老贼赶出朝廷。” 司马道子言:“儿臣听说,秦国自淝水之败,内乱不止,群雄造反,秦国王子苻丕,在冀州一带,连连败于慕容垂,密送书信,有意降晋。” “哦?”孙太后道:“秦国内乱,连王子也难自保,不如设一计,调虎离山,让谢安离京。” “母后之意是?” “奏请出兵,接应苻丕,以三军无帅为名,催促谢安挂帅出兵。” “母后妙计,儿臣自有办法。”受孙太后的指使,司马道子秉承其意,准备在朝中撬动丞相谢安。真可谓: 遣子入朝挑事端,欲求北伐逐臣贤。 皇家未有贤能辈,多是庸人误史篇。 这日,孝武帝司马曜在显阳殿批阅奏章,丞相谢安,司徒司马道子跪坐两边,问政左右。 秦国长乐公苻丕有心投晋之事,又再提议程。司马道子奏道:“秦长乐公苻丕,乃天王苻坚庶长子,致书投诚,措辞恳切,言出肺腑,请求大晋出兵接应,率邺城将士归顺大晋。” 孝武帝道:“如此说来,秦国内乱,已无可救?” “慕容垂、姚苌等人,相继造反,中原大乱,已成定局。” 想当年褚太后六度北伐,未得统一,孝武帝心中自然有数,但得知有愿以河北重镇邺城归顺,确实为之心动。孝武帝说道:“长乐公虽有归顺之心,但远在邺城,沿途四处叛军,他如何才能到我江东?” 司马道子就等着孝武帝询问这事,振振有词说道:“中原大乱之日,正是江东出兵之时,苻坚衰败,各部雄起,陛下乘机起兵,一扫阴霾,早日统一。” 孝武帝一看自己的弟弟主张北伐,心中有些迟疑,便问谢安道:“丞相之见,北伐如何?” 谢安道:“自淝水之战,修生养息,不足年余,又有费统、任权等人出兵西川,朝廷存粮,捉襟见肘。老臣以为,当下之计,对外先取西川,对内宽政养民,广屯粮草,厚积薄发,以待时日。” 孝武帝点了点头,深以为然,但司马道子却言道:“中原混战,如今唯有大晋一方独强,正是陛下北伐良机。” “北伐之事,老臣不敢妄言,望陛下三思。” 与司马道子相比,孝武帝自然是更信任老臣谢安,司马道子一看自己劝不动孝武帝,也只得败兴而归。 晚上,回到宫中拜见孙太后,孙太后一心想让谢安北伐离京,好在朝中安插自己亲信,正迫不及待,等待孝武帝降旨北伐。孙太后问道:“皇儿今日奏请,陛下可恩准北伐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