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部分:淝水决战,谢安北伐 231:翁婿失和起流言,母子恶计参忠良-《烟雨东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尽心竭力?”孝武帝道:“丞相这把年纪,若整日腰酸背疼,尽心不尽心,也无关紧要。”

    一听这话,谢安顿时有些发懵,不知天子用意,谢安问:“老臣愚昧,不知陛下何出此言?”

    孝武帝双手端过来一摞奏章,说道:“丞相自己瞧瞧,这香闻逸事都传成了什么样子?老爱卿情何以堪?”

    小太监把一摞奏章,拿了过来,谢安跪坐一侧,一一打开,有署名的,也有匿名的,奏报之事,全是参劾谢安失德无望,挟妓出海,嫖宿丑闻。

    谢安看罢,惊得一头冷汗,没想到谣言越传越烈,好似世人皆如。谢安辩解道:“老臣家室单薄,只有原配之妻一人,早年病故,连妾室也不曾纳娶,何来携妓出海之说?”

    孝武帝脸色生硬,带有几分冷讽说道:“有道是无风不起浪,普天之下,哪有无缘无故之事,朕自当充耳不闻。”

    谢安道:“老臣自当亲查,看看这些传言,从何而起?”

    孝武帝挥挥手,说道:“丞相坐镇江东,素以名望立身,查查也好,这些个奏章,就代朕批了吧。”

    孝武帝司马曜多少还是对谢安有所器重,没有训责,给谢安一个自己解决的台阶下,让谢安带走了这些奏章。

    谢安抱着一摞奏章,满怀怨气的回到尚书房,此时屋里的几位尚书都忙事去了,只有司马道子当值。看着谢安一脸凝重,反复翻阅着这些奏章,司马道子走到近前,轻声问道:“看丞相面色苦楚,满怀沉重,莫非有不悦之事?”

    谢安道:“会稽王有所不知,近来不知何故,流言四起,以讹传讹,朝中不少大臣参劾老夫,说我挟妓出海,整日嫖宿,大失德望。真是气煞人也!”

    司马道子心中窃喜,假意说道:“啊?真是目无尊长,无法无天。不如把这些大臣逐个揪住,全部绳之以法。”

    谢安道:“古往今来,法不责众,参劾之人多是重臣,出于公心,况且匿名奏疏,也有若干,我若严施法令,只恐越描越黑,嫖宿谣言,反到成真。”

    “唉......”司马道子装出一副无奈,说道:“古人云:饱暖思淫欲,人闲生事非。今日看来,果不其然。”

    “会稽王有何高见,尽可说来,老夫洗耳恭听。”

    道子言:“前几日我请旨北伐,丞相不许,执意修生养民,百姓好养,可满朝文武不好养。官员高居庙堂,养尊处优,闲来无事,便招嫖无度。自己沉溺酒色,又想把丞相也拉下水,本王之见,参劾之人,必是好色之辈!”

    “会稽王之意,这些传谣之人,也是闲来无事?”

    “正是此意。”道子言:“丞相不妨请旨北伐,丞相功绩越大,陛下自然信服,谣言不攻自破,丞相威德,岂是一群小人能诽谤得了?”

    司马道子伶牙俐齿,说话翻云覆雨,信口雌黄,就是想让谢安远离京师,他知道谢安是忠良,宁可冤死也不会谋反,故意窜动谢安离京。

    虽然司马道子口蜜腹剑,但是深陷丑闻的谢安更明白,长期溺在谣言之中,不被气死,也要被骂死。谢安沉思片刻,说道:“京师水深,深不可测,为今之计,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。”

    谢安年过六旬,对司马道子所谓的良言相劝,已经隐隐感到,其中暗藏险恶。再想想司马氏皇族宗亲,有几个省油的灯?不如远离是非地,心中便敲定了离京之事。这便是:

    他人招嫖你不嫖,恶语相传造汝谣。众口铄金伤德望,骨销积毁誉名消。

    泥潭置己为官苦,赴任离京行路遥。身处显荣如伴虎,位升极品疾风潇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