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一章 天下无事-《大秦:公子丹,镇守边关八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细数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。大多都是源于此。

    赢丹道“归根到底还是朝廷赋税过重了。”

    这话。也就是赢丹敢在嬴政面前说了。

    换做其他人就算有土个脑袋都不够砍的。

    贏政平静的看向他沉静道“ 朝廷每年收名少租征几次赋,

    这是商君当初定下的过去百多年向来如此。”

    其实,关于朝廷税收。各地的郡守其实多有进谏提出减少租赋

    但赢政心知肚明,朝廷还要负担着南北西路大军的庞大军费,:还

    骊山之陵。各处宫殿还有全国驰道灵渠要修。

    这些都要青壮钱粮,所以尽管知道百姓生活困苦但租赋徭役却

    不能减。

    赢丹也是明白这一点知道短时间内很难说服始皇,只能像如

    般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。

    费,确实不能減赋。

    现在唯一能做的便是尽量增加百姓的亩产。并且将人头税严格

    制在一年一次。

    这也是赢丹在赢政面前叙到的底线。

    赢丹知道这些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昌盛的阵痛。

    后世二十一世纪的华夏能那样繁荣,便是老一辈人勒紧裤腰带,

    用命换来的。

    大秦要真正走向富强。也不会一蹴而就的那样也不现实。

    好在如含有土豆,番暮两样亩产巨额的神器。只要普及开来。便

    杜绝最基本的饥荒问题。

    那个时候赢丹的远征军也应该组建的差不多了,只要能让大

    秦君臣看到出海之后能取得实打实的利益。

    到那时 减免国内的税赋逐渐转变为对外掠夺资源。便是水到

    渠成的事情。

    始皇三十八年,五月下旬。

    东巡队伍一路南下,抵达了力江郡。

    这是当初反秦叛贼的大本营面今经过将近一年的体养生息也

    是渐渐恢复的元气。

    流亡的百姓纷纷回到家乡。开垦种田。

    倒也没有曾经那副荒凉景象。

    始皇进入九江郡的第一印象是便利的水上交通。

    九江多河道始皇一行人也从陆路,转为水路。

    庞大的南巡队伍全部换乘舟师大船,飘行在江上。
    第(2/3)页